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8)最新章节 > 第93节

第93节 免费阅读

业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状况无关,但这一事项的披露能使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与此有关的情况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故应披露。

五资产负债表日后资本公积转增资本

企业以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将会改变企业的资本或股本结构,影响较大,需要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

六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

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巨额亏损将会对企业报告期以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应当在报表附注中及时披露该事项,以便为投资者或其他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信息。

七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企业合并或处置子公司

企业合并或者处置子公司的行为可以影响股权结构c经营范围等方面,对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能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处置子公司的信息。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

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拟分配或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股利或利润的行为,并不会致使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形成现时义务,因此虽然发生该事项可导致企业负有支付股利或利润的义务,但支付义务在资产负债表日尚不存在,不应该调整资产负债表日的财务报告,因此,该事项为非调整事项。取消分段但由于该事项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财务状况有较大影响,可能导致现金较大规模流出c企业股权结构变动等,为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更充分了解相关信息,企业需要在财务报告中适当披露该信息。

第四节新旧比较与衔接

一c新旧比较

为了规范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会计处理,我国于199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此后,财政部对该准则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准则原准则于2003年7月1日开始执行。2006年财政部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修订,重新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新旧准则主要差异如下: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对1998年发布c2003年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以下简称原准则进行了修订,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一扩大了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调整了其披露要求

原准则把“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才发生的,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的存在情况,但不加以说明将会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估计和决策的事项”作为非调整事项,认为只有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估计和决策的事项才是非调整事项。新准则把所有“表明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情况的事项”都纳入非调整事项的范围,而不论这些事项的重要性c影响力等情况,范围较大。原准则要求对所有的非调整事项都予以披露,而新准则要求对所有重要的非调整事项予以披露。

二修改了“企业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

原准则要求将该类现金股利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股票股利在附注中单独披露。新准则要求对“利润分配方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的负债,但应该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二c新旧衔接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确认与计量上,首次执行日不再追溯调整因新旧准则之间的差异而对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金额。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对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金额,在首次执行日不追溯调整。

首次执行日后,企业新发生的调整事项应当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应当按照新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第三十一章财务报表列报

第一节财务报表列报概述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会计要素确认c计量的结果和综合性描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要素确认c计量过程中所采用的各项会计政策被企业实际应用后将有助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应用会计准则实现发展战略,需要经过一套完整的结构化的报表体系,科学的进行列报。投资者等报表使用者通过全面阅读和综合分析财务报表,可以了解和掌握企业过去和当前的状况,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作出相关决策。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c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以及附注。列报,是指交易和事项在报表中的列示和在附注中的披露。在财务报表的列报中,“列示”通常反映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等报表中的信息,“披露”通常反映附注中的信息。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以下简称财务报表列报准则规范了财务报表的列报,以保证同一企业不同期间和同一期间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之间相互可比。

为了达到财务报表有关决策有用和评价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目标,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四表一注”,即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附注。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1按财务报表编报期间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表是以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包括月报c季报和半年报等。中期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c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其中,中期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应当是完整报表,其格式和内容应当与年度财务报表相一致。与年度财务报表相比,中期财务报表中的附注披露可适当简略。中期财务报告的有关内容参见第三十三章”中期财务报告”。2按财务报表编报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是由企业在自身会计核算基础上对账簿记录进行加工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它主要用以反映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根据母公司和所属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由母公司编制的综合反映企业集团财务状况c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的有关内容参见第三十四章“合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本章着重解决了财务报表的组成c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c资产负债表c利润表c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列示和附注的披露内容c结构及其编制方法等问题。该准则规定的只是财务报表列报的最低要求,企业还需要同时遵循其他具体准则中规定的特殊列报要求。

第二节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一c依据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的结果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遵循各项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并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对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这一情况做出声明,只有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所有规定时,财务报表才应当被称为“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不应以在附注中披露代替对交易和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说,企业采用的不恰当的会计政策,不得通过在附注中披露等其他形式予以更正,企业应当对交易和事项进行正确的确认和计量。

二c列报基础

持续经营是会计的基本前提,是会计确认c计量及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是持续经营条件下企业对所发生交易和事项确认c计量及报表列报;相反,如果企业经营出现了非持续经营,致使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准则的规定是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

在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当对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进行评价,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经营风险c企业目前或长期的盈利能力c偿债能力c财务弹性以及企业管理层改变经营政策的意向等。评价后对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产生严重怀疑的,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怀疑的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非持续经营是企业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的一种情况,非持续经营往往取决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管理部门的判断。一般而言,企业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通常表明其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1企业已在当期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2企业已经正式决定在下一个会计期间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3企业已确定在当期或下一个会计期间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而将被迫进行清算或停止营业。

企业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时,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比如破产企业的资产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c负债按照其预计的结算金额计量等。由于企业在持续经管和非持续经营环境下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不同,产生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不同,因此在附注中披露非持续经营信息对报表使用者而言非常重要。在非持续经营情况下,企业应当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未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原因以及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