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耽美女性 > 陇上月下之黄土鬼事最新章节 > 第四节 忠魂得救

第四节 忠魂得救 免费阅读

言归正传,大家照准破窑洞一股脑的挖下去,挖了半天,什么都没挖到。都有些灰心。一会儿,有个本家舅舅问外公,说到:“三叔,咱都挖了老半天,啥都没有呀。咱还挖不挖了。”外公沉思了一下,说到:“挖,咋不挖了。说不定,下面还有个元宝罐罐哩。”大家一听元宝,那满身的劲又来了。挖了快三丈的时候,突然间,一个本家表哥的撅头被什么东西给崩了开来,大家一听,都停下手头的工作,跑过来看。

西北的黄土掩藏了中国古代的多上悲伤的历史。以前有个文艺小青年说过,我甚至不知道西北的黄土里面埋葬了多少古人灿烂文化,西北这片土地,遭受了历史上最悲伤的悲伤。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让人不忍细读。换成我们西北的话说,我都不知道我一撅头哈起,能挖出多少文物来。说的就是这个。黄土很细腻,如流沙一般,时间长了,以前的痕迹就会逐渐的被覆盖起来。悲伤离合,梨花落尽,都已消散。

在这么深的东西挖到的东西,**不离十都是文物。大家小心翼翼的拿开撅头和铁锨。用手慢慢地跑过覆盖在上面的土,一会一个青色的石头桩子的上半截漏了出来。大家继续往下挖,越往下挖,石头就变的越白,到快到底的时候,石头庄子底部已经几乎变成纯白的了,晶莹似玉。而且里面不满红丝,仔细看来,似有红色液体流转。

外公一看,这么邪性,八成这块石头要成精,最少也是有灵性了。古人云,天地合而万物生,万物生而灵气聚。只要是有形状的物体,无论是山川河流,古木花草,飞禽走兽,若得机缘,均可聚得灵气,修的福源。乃至最终经受雷劫,渡劫成仙。虽说是传说,但是年代久远,没人证实是真是,那更没有人证明他是虚假的。没见过就说是假的,愚之极也。

大家齐动手,将石头抬出来,看见石头下面黄土都变成黑色的了。众人都啧啧称奇。“这么大块玉要值多少钱呀。”忽然有个人大喊了一声。大家也都乐呵呵跟着起哄,“是呀,这块玉要是上交国家,我们树王庄是不是也能去北京受**他老人家接见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开始胡扯起来。外公盯着看了半晌,突然间说了句,“你们谁见过土山上长玉,别说谁见过,你们谁听说过黄土里面长个石头块块着来。你们这些个怂娃,咱这个黄土,除了长个洋芋蛋蛋,别的撒球都长不成。就知道玉。我看八成这石头有问题,谁也别动,抬回村搁到泉眼边再说。

来了几个小伙子,把石头放到架子车上,拉回村口,放在泉眼边上,用泉水把石头上带的泥洗干净了。洗着洗着突然有人说道,快看快看这是什么。大家围了上来,仔细看着石头。这块石头好像刻着三个字,但是字写得很奇怪。那时候农村识字的人不多,只能求助外公。外公过来,一看,额头的冷汗下来了。这几个字写得古篆,仔细辨认,还是比较清楚,“镇魂石”。

外公强作镇定,站起来转过身,给大家说到,“留下几个精壮小伙,其余人都赶快回家吧。别看了,这块石头不是好东西。”外公表情很严肃,大家一看,就知道不对劲,本来有人想问,但是还是忍住了。一会看人走的差不多了,外公让那几个小伙走到跟前,说道:“不瞒大家说,这石头上面写的三个字是镇魂石。不知道你们听说过没,没听说过也没关系,照我说的做,否则,我们今天挖石头和抬石头的人都有生命危险。而且这件事必须在太阳下山之前办完,否则就来不及了。”外公叫过里面本家侄子,叫宁根,说到:“宁根,现在立刻回家把你家那只小黑狗杀了,拿上狗血过来。”又转过头对另外一个侄子说到:“浩根,回家让你娘拿五尺红布。然后对我亲舅说到,“勤根,回家让你娘给我拿一盆阴阳饭,再拿几个有缺口的碗。”然后大起声音说到,“刚才说的你们几个,赶快回去准备东西,一刻不要耽搁。弄齐东西后一起到山嘴上那个山神庙口找我们。剩下的人找东西把石头包起来,放到架子车上,拉去山神庙。赶快。”看见外公着急,各个侄子孩子们都知道事情严重。外公平常可从来没有这样过。说完这些大家齐齐动起手来,把石头包好,放到车上就走。

半路上,外公给大家说起来:“你们有人知道我们这个地方以前是唐兵大战突厥的地方不。”有个本家舅舅说到:“当然知道了,我们后山上不还有个拴马桩吗,不就是说是尉迟敬德,就是那个右门神驻兵防御突厥时候建兵营留下来的么。我们小时候天天去那块石头那玩,这大家都知道。现在那块石头还在那呢。”外公听完,点了点头,说到:“这个只是个传说,我们也没法考究。只是咱们王氏家族搬过来的时候,居住在这的人都这么说,我们也就回来都这么说了。但是另外一件事情,你们知道不知道。以前大军打仗的时候,不仅军队里随着医生,也随着阴阳。打仗本来就是个上干天咎,下伤地和的事情。随军队伍里面,原本五十个人,一会四十九,一会五十一的,数来数去,数不清楚,多了少的。这时候阴阳先生就出马了,阴阳先生也不数,给大家一人一张黄符,让大家化灰就水喝掉,再数人数就对了、了。这都是最常见的事。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几个军师,实际上是半神半人的,就像姜子牙、诸葛亮、萧何、还有后来画出的李淳风以及后来写的刘伯温。名义上说的是军师,但是他们实为得道的阴阳先生,修行已经可以窥探天机,晓阴阳,知古今了。这都是最有名了,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默默无闻,但却发挥着巨大作用的阴阳先生。这些随军先生一方面干着为兵将们驱邪祛病的职责,另外一个更重要的职责是镇压敌方士兵亡魂。大家以前看过三国演义,里面一次诸葛亮烧死魏国士兵后,在江上祭神。实际说白了就是和敌方士兵亡魂沟通。平常大战中死去的士兵,亡魂基本怨气不大,兵将不离战场亡,瓦罐不离井口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火烧死这么多士兵,而且死状惨烈,如此众多的怨气凝聚一起,连诸葛亮都无法镇压,只能牲祭。后面被还反噬,差点要了诸葛亮的命。镇压敌方士兵亡魂,并不是每个士兵都要镇压,只是在每场大战之后做一场大的法事,向被杀敌方将士鬼魂告罪,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战场相见,各为其主,死生不论,勿再纠缠之类云云。多数亡魂也就去了,但总有例外。这块镇魂石就是例外的证明。以前战场上的截杀,就是先锋队,多数人数不多,但都是勇猛善战,忠心可嘉的好男儿。这些人在战场上发挥着不可想象的作用。但是一旦失败,就永世不得脱生了。因为在唐宋以前的战场上,截杀敌方先锋队以后,还有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镇魂。为啥镇魂,因为那时候,交战双方都有随军阴阳先生,在派出先锋队后,用信鸽传书是极为不便的,而且打仗本就是无固定场所。沟通不便,在先锋队失去联系后,就会安排招魂。如果招不到魂那就证明没事。如果招到了,刚死的鬼魂还会维持一段时间刚死时的状态,可大致判断当时的情况,也是一个不得已的办法。后来,为了充分发扬兵不厌诈的光荣传统,聪明的古人发明了镇魂。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